人物
时段
朝代
“释悟诠” 相关资源
诗文库 正文
龙角山福志寺修造记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五、《澹斋集》卷一五
仆为邑人将十年矣,而未尝知有龙角者。
日山之福志院僧义祖持谒入跪而言曰:「山距邑二十馀里,地缀大蓬,盖古蓝若也。
颓弊不葺,积有年所。
殿寮荒压,像设翳昧,山神地灵,面目沮惨,缁徒野陋,巢栖穴藏,苟安昕夕。
吾师悟诠自惟先业全付,传次在予,傥不事事恐遂坏,遗羞亡穷,晓夜惴畏,规逭诛责。
乃发大誓愿,开诱檀施,捐金输粟,益以己资,空箧倒囊,毛发不靳,鸠工合材,一大治之。
亦既卒事,愿丐君文,揭示不朽」。
仆初不孰何,义祖唯唯而已。
明日以状来,条言之。
盖院之中佛殿,建于元符四年丙子
山故饶蟹,群嬉旅游,咀啮壤土,水随入之,腐木垫基,殿因以坏。
悟诠白发其端,群喙趣和,即日徙高燥地,垒石其址,以屏以捍,本根屹然,坚壮厚实。
已乃澡丹垩之漫漶者,更榱栋之罅脱者。
创塑十六大阿罗汉于其中,而重饰释迦、迦叶、阿难之像。
既又撤廊西之破屋,因其地为经阁,而维之以四庑。
创始于某年甲子月,积岁累至某年甲子,遂落成。
于是院一新矣,形势郁盘,气象萃合,游者改观,居者移气。
如寠人子忽衣宝衣,乘轻车,从豪奴黠童疾驰于通道大都,神观舒閒,光彩赫奕。
追思向来憔悴饥窘无聊之状,不复梦见。
然犹重虑其传之不久也,将有后虞,乃自课秘言《金刚》、《圆觉》以千万计,将丐庇于龙天神鬼,期有以覆护而镇抚之。
噫嘻!
之有功于是院,顾不伟哉!
之苦心焦思,不惮营丐,服劳于己而遗人以安,此固当书。
然仆犹不是与也,盖新旧起废,亦浮屠氏之所当为,而又裨以众施,相以群力,若无难者。
独嘉其不茍近利而惟他日之忧,沈思远计,至乞灵于象教以妥安后之人,则其用心岂偶然者!
盖推而大之,则从上诸圣所以斩绝彼我,普度一切,均是心而已矣。
可书之,实不在是邪?
为之记,以表休迹,尚何辞!
弘明集序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二
觉海无涯,慧镜圆照,化妙域中,实陶铸于尧舜
理擅系表,乃埏埴乎周孔矣。
然道大信难,声高和寡,须弥峻而蓝风起,宝藏积而怨贼生。
昔如来在世,化震大千,犹有四魔蓄忿,六师怀毒,况乎像季,其可胜哉!
自大法东流(一作「渐」)岁凡五百,缘各信否,运亦崇替,正见者敷赞,邪惑者谤讪。
至于守文曲儒,则距为异教;
巧言左道,则引为同法。
距有拔本之迷,引有朱紫之乱,遂令诡论稍繁,讹辞孔炽,夫鹖鴠鸣夜,不翻白日之光;
精卫衔石,无损沧海之势。
然以暗乱明,以小罔大,虽莫动豪发,而有尘视听,将令弱植之徒,随伪辩而长迷,倒置之伦,逐邪说而永溺。
此幽途所以易坠,净境所以难陟者也。
祐以末学,志深弘护,静言浮俗,愤慨于心。
遂以药疾微间,山栖馀暇,撰古今之明篇,总道俗之雅论,其有刻意剪邪,建言卫法,制无大小,莫不毕采。
又前代胜士,书记文述,有益三宝。
亦皆编录,类聚区分,列为十四卷(一作十卷)
夫道以人弘,教以文明,弘道明教,故谓之《弘明集》,兼率浅怀,附论于末;
庶以涓埃,微裨瀛岱。
但学孤识寡,愧在褊局,博综(一作「练」。)君子,惠增广焉(《释藏》百二,出《三藏记集》十二,《弘明集》不载。)
弘明集后序 南梁 · 释僧祐
 出处:全梁文卷七十二
余所集《弘明》,为法御侮,通人雅论,胜士妙说,摧邪破惑之冲,弘道护法之堑,亦已备矣。
然智者不迷,迷者乖智。
若导以深法,终于莫领,故复撮举世典,指事取徵;
言非荣华,理归质实,庶迷途之人,不远而复。
总释众疑,故曰《弘明》。
论云:夫二谛差别,道俗斯分,道法空寂,包三界以等观;
俗教封滞,执一国以限心。
心限一国,则耳目之外皆疑;
等观三界,则神化之理常照。
执疑以迷照,群生所以永沦者也;
详检俗宪章五经,所尊唯天,所法唯圣。
然莫测天形,莫窥圣心,虽敬而信之,犹蒙蒙弗了。
况乃佛尊于天,法妙于圣,化出域中,理绝系表。
肩吾犹惊怖于河汉,俗士安得不疑骇于觉海哉!
既骇觉海,则惊同河汉,一疑经说迂诞,大而无徵;
二疑人死神灭,无有三世;
三疑莫见真佛,无益国治;
四疑古无法教,近出汉世;
五疑教在戎方,化非华俗;
六疑汉魏法微,晋代始盛。
以此六疑,信心不树,将溺宜拯,故较而论之。
若疑经说迂诞大而无徵者,盖以积劫不极,世界无边也。
今世咸知百年之外,必至万岁,而不信积万之变。
至于旷劫是限心以量造化也。
咸知赤县之表,必有四极,而不信积极之远,复有世界,是执见以判太虚也。
昔汤问革曰:「上下八方有极乎」?
革曰:「无极之外,复无无极无尽之中。
复无无尽,朕是以知其无极无尽也」。
上古大贤,据理酬圣,千载符契,悬与经合。
井识之徒,何智得异?
夫以方寸之心,谋己身而致谬;
圆分之眸,隔墙壁而弗见,而欲侮尊经,背圣说,诬积劫,罔世界,可为悯伤者一也,若疑人死神灭,无有三世,是自诬其性灵,而蔑弃其祖祢也。
然则周孔制典,昌言鬼神。
《易》曰:「游魂为变,是以知鬼神之情状;
既情且状,其无形乎」。
《诗》云:「三后在天,王配于京,升灵上旻,岂曰灭乎」。
《礼》云:「夏尊命,事鬼敬神,大禹所祗,宁虚诞乎。
《书》称周公代武云,能事鬼神,姬旦祷亲,可虚罔乎?
苟亡而有灵,则三世如镜;
变化轮回,孰知其极?
俗士执礼而背叛五经,非直诬佛,亦侮圣也。
若信鬼于五经,而疑神子佛说,斯固聋瞽之徒,非议所及,可为哀矜者二也。
若疑莫见真佛,无益国治,则禘祀望秩,亦宜废弃。
何者?
苍苍积空,谁见上帝之貌?
茫茫累块,安识后只之形。
民自躬稼,社神何力,人造庸畯鵽,蜡鬼奚功?
然犹盛其牺牲之费,繁其岁时之祀者,岂不以幽灵宜尊,教民美报邪?
况佛智周空界,神凝域表,上帝成天,缘其陶铸之慈。
圣王为人,依其亭育之戒。
崇法则六天咸喜,废道则万神斯怒。
今人莫见天形,而称郊祀有福,不睹金容,而谓敬事无报,轻本重末,可为震惧者三也。
若疑古无佛教,近出汉世者,夫神化隐显,孰测始终哉?
寻羲农缅邈,政绩犹湮,彼有法教,亦安得闻之。
佛图澄临淄伏石,有旧像露盘,犍陀勒见槃鸱出中,有古寺基墌,众人试掘,并如其言。
此万代之遗徵,晋世之显验,谁判上古,必无佛乎?
《列子》称周穆王时,西极有化人来,入水火,贯金石,反山川,移城邑,乘虚不坠,触实不碍,千变万化,不可穷极。
既能变人之形,又且易人之虑,穆王敬之若神,事之若君。
观其灵迹,乃开士之化;
大法萌兆,已见周初。
感应之渐,非起汉世,而封执一时,可为叹息者四也。
若疑教在戎方,化非华夏者,则是前圣执地以定教,非设教以移俗也。
昔三皇无为,五帝德化,三王礼刑,七国权势,地当诸夏,而世教九变。
今反以至道之原,镜以大智之训,感而遂通,何往不被。
出西羌,舜生东夷,孰云地贱,而弃其圣。
丘欲居夷,宁适西戎,道之所在,宁选于地。
夫以俗圣设教,犹不系于华夷,况佛统大干,岂限化于西域哉?
案《礼·王制》云:「四海之内,方三千里」,中夏所据,亦已不旷,伊洛本,而鞠为戎墟。
吴楚本夷,而翻成华邑
道有运流,而地无恒化矣!
且夫厚载无疆,寰域异统,北辰西北,故知天竺居中,今已区分,中土称华,以距正法,虽欲距塞,而神化常通,可为悲凉者五也。
若疑汉魏法微,晋代始盛者,道运崇替,未可致诘也。
沙门之修释教,何异孔氏之述唐虞乎。
孔修五经,垂范百王。
然春秋诸侯,莫肯遵用,战伐蔑之,将坠于地。
爰至秦皇,复加燔烬,岂仲尼之不肖,而诗书之浅鄙哉,迩及汉武
始显儒教,举明经之相,崇孔圣之术,宁可以见轻七国,而遂废后代乎。
汉元之世,刘向序仙云:七十四人,出在佛经。
故知经流中夏,其来已久。
明帝感梦,而傅毅称佛。
于是秦景东使,而摄腾西至。
乃图像于关阳之观,藏经于兰台之室,不讲深文,故莫识奥义。
是以楚王修仁洁之祠,孝桓建华盖之祭,法相未融,唯神之而已。
魏武英鉴,书述妙化,孙权雄略,崇造塔寺。
晋武之初,机缘渐深。
耆域耀神通之迹,竺护集法宝之藏,所以百辟搢绅,洗心以进德,万邦黎宪,刻意而迁善。
暨晋明睿悟,秉壹栖神,手画宝像,表观乐览。
既而安上弘经于山东,什公宣法于关右,精义既敷,实相弥照,英才硕智,并验理而伏膺矣。
故知法云始于触石,慧水流于滥觞,教必有渐,神化之常,感应因时,非缘如何?
故儒术非愚于秦,而智于汉,用与不用耳。
佛法非浅于汉,而深于晋,明与不明耳。
故知五经恒善,而崇替随运;
佛化常炽,而通塞在缘。
一以此思,可无深惑,而执疑莫悟,可为痛悼者六也。
夫信顺福基,迷谤祸门,而况蒙蒙之徒多不量力。
以己所不知,而诬先觉之遍知,以其所不见,而罔至人之明见,鉴达三世,反号邪僻,专拘目前,自谓明智。
于是迷疑塞胸,谤讟盈口,轻议以市重苦,显诽以贾幽罚。
言无锱铢之功,虑无毫厘之益。
逝川若飞,藏山如电,一息不还,奄然后世。
报随影至,悔其可追。
夫神化茫茫,幽明代运,五道变化,于何不之。
天宫显验,赵简秦穆之锡是也。
鬼道交报,杜彭生之见是也。
修德福应,殷代宋景之验是也。
多杀祸及,白起程普之证是也。
现世幽徵,备详典籍,来生冥应,布在尊经。
但缘感理奥,因果义微,微奥难领,故略而不陈。
前哲所辩,关键已正。
聊率鄙怀,继之于未。
文非圭璋,而事足盘鉴。
惟恺悌君子,自求多福焉(《弘明集》十四)
觉地颂 其一 唐 · 惟劲
 押词韵第十一部 出处:全唐诗续补遗
略明觉地名同异,起复初终互换生。
性海首建增名号,妙觉还依性觉明。
体觉俱含于明妙,明觉妙觉并双行。
妙觉觉妙元明体,全成无漏一真精。
明觉觉明明所了,或因了相失元明。
明妙二觉宗体决,体觉性觉二同明。
湛觉圆圆无增减,此中无佛与众生。
不觉始终非了了,不闻迷悟岂惺惺。
是称心地如来藏,亦无觉照及无生。
非生非灭真如海,湛然常住名无名。
太虚未觉生霞点,岂闻微尘有漏声。
空沤匪离于觉海,动寂元是一真明。
觉明体尔含灵焰,觉明逐焰致亏盈。
差之不返名无觉,会之复本始觉生。
本觉由因始觉生,正觉还依合觉明。
由地二种成差互,遂令浑作赖邪名。
具含染净双歧路,觉明含处异途萌。
性起无生不动智,不离觉体本圆成。
性起转觉翻生所,遂令有漏堕迷盲。
无明因爱相滋润,名色根本相次生。
七识转处蒙圆镜,五六生时蔽觉明。
触受有取相依起,生老病死继续行。
辽阳山寺愿文 南北朝末隋初 · 卢思道
 出处:全隋文卷十六
齐兴二十有三载,区宇乂安,列圣重光,百神受职,天平地成,礼谐乐畅,剑戟亡铸,江海无波。
皇帝体膺上哲,运钟下武,以至德字黔首,大明临赤县,深仁俯漏,惠化潜通,荣镜六幽,昭苏八表。
唐旌已立,刍舆不远而至;
殷网既开,肖翘咸遂其所。
坛凝休气,渚幕荣光,玄扈告符,翠琰启箓,阿阁朝喧,棘林夜静,西琯协律,南鬯迎神。
衣气操龟之俗,怀音请吏;
反踵修股之渠,膜拜空首。
四海慑然,中外禔福,慰候无警,书轨大同。
犹以为负扆垂旒,人世微业,功成治定。
域中小道,投心觉海,束意玄门,手执明珠,顶受甘露,调御天人。
不徇岩廊之重,明行具足,宁屑裘冕之尊,十力四心。
东渐西被,日月出矣,风雨润之。
屠门鲍肆,化成严净之所;
蜉蝣蟪蛄,网于仁寿之域;
参墟奥壤,王迹所基,密都是宅,别馆攸在。
襟带遐长,原陆爽秀,高岩郁起,作镇东偏。
峰罗群玉,鹫头之状非美;
树列三珠,鸡足之形可陋。
洞穴条风,生和雅之曲;
圆珠积水,流清妙之音。
于时玉烛调年,命商在律,职方具礼,效驾西巡,六龙齐辔,七萃案部,雷动星移,凝銮伫跸。
乃建仁祠,于彼胜地,成之不日,既丽且康。
昔周夜初明,汉池云凿,事隔荒裔,道若存亡。
哲王驭历,弘济区宇,前圣后圣,旦暮为期。
以此胜因,仰为武成皇帝及清庙圣灵。
愿西遇弥陀,上征兜率,雄视三界,高临四衢。
百年之神,俯轻群后;
一音所导,远同佛日。
皇太后福逾姜水,祉迈涂山,寿比太阴,业均厚载。
圣主齐明两曜,合德二仪,受录错于灵河,开金简于仙岳。
龙官鸟纪,未可匹其光大;
象天任地,焉能喻其长久。
皇太子德茂元良道高上嗣,牢笼启诵,孕育庄丕。
六宫眷属,诸王昆弟,皆智慧庄严,王,永侍披香,长固磐石。
以兹博利,被于万品。
当使法界虚空,生灵动植,俱沐定水,同阴法云。
斯誓或差,无取正觉(《广弘明集》二十八上)
成唯识论后序 唐 · 沈元明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五
原夫觉海澄圆。
涵万流而浚宗极。
神机阐妙。
被众象而凝至真。
明慧日而镜六幽。
泄慈云而沛八宇。
演一音而悬解。
逸三乘以遐骛。
体陈如之牛器。
津有有于鹿园
照善现之满机。
绎空空于鹫岭
虽绝尘于常断。
讵遗筌于有空。
显无上之灵宗。
凝中道于兹教。
金河灭景。
派淳源而不追。
玉牒霏华。
绪浇风而竞扇。
于是二十八见。
迷丧应于五天。
一十六师。
牛云于四主。
半千将圣。
兹惟世亲。
实贤劫之应真。
悔生知以提化。
飞光毓彩。
诞映资灵。
曜常明于八蕴。
藻初情于六足。
秀谈于俱舍。
摽说有之馀宗。
摄元波于大乘。
贲研空之至理。
化方升而照极。
湛冲一于斯颂。
唯识三十偈者。
世亲归根之遗制也。
理韬渊海。
泛浮境于荣河
义郁烟飙。
丽虹章于元圃。
言舍万象。
字苞千训。
妙旨天逸。
邃彩星华。
幽绪未宣。
冥神绝境。
孤明敛映。
秘思潜津。
后有护法安慧等十大菩萨。
韫元珠于八藏。
耸层搆于四围。
宅照二因。
楼清三观。
升晖十地。
澄智水以润贤林。
邻几七觉。
皎行月而开重夜。
优柔芳烈。
景躅前修。
涌泉言。
风飞宝思。
咸观本颂。
各裁斯释。
名曰成唯识论。
或名净唯识论
空心外之二取。
息滞有之迷涂。
有识内之一心。
遣归空之妄执。
晦斯心境。
苦海所以长沦。
悟彼有空。
觉岸于焉高蹈。
九十外道。
乱风辙而靡星旗。
十八小乘。
轫羬轩而扶龙毂。
穷神体妙。
诣赜探机。
精贯十枝。
洞该九分。
顾十翼而搏仙羽。
頫九流以浚琼波。
尽邃理之希徽。
法王之奥典。
称谓双绝。
筌象兼忘。
曜灵景于西申
閟虹光于震旦。
济物宏道
眇归宗德。
粤若大和尚三藏法师元奘。
体睿含真。
履仁翔
九门禅晏。
證静于融山。
八万元津。
腾流于委海。
叠金墙而月曜。
峻玉宇而遐骞。
轶芳粹于澄
孕风华于龙翼。
悼微言之匿彩。
嗟大义之沦晖。
用启誓言。
肆兹遥践。
泳祥河之辍水。
攀宝树之低枝。
循镂杠以神游。
躏霙峰而安步。
升紫阶而證道。
瞰元影以严因。
采奥观奇。
徙苍龙于二纪。
缄檀篆具。
旋白马于三秦。
大唐庆表金轮。
祯资枢电。
奄大千而光宅。
御六辨以天飞。
神化潜通。
九仙赆宝。
元猷旁阐。
百灵耸职。
凝旒邃拱。
杳通梦于霄晖。
掞组摛华。
焕腾文以幽赞。
元奉纶旨。
翻译。
尚书左仆射燕国公于志宁中书令高阳公许敬宗等润色。
沙门释神泰等證义
沙门释靖迈等质文。
肇自贞观十九年
终于显庆之末
部将六十。
卷出一千。
韬轶蓬莱。
池湟环渤。
隆法宝。
大启偫迷。
颂德序经。
并纡宸藻。
元风之盛。
未之前闻。
粤以显庆四年
龙栖叶洽。
元英应序。
惟阳。
糅兹十释四千五百颂。
汇聚偫分。
各遵其本。
合为一部。
勒成十卷。
月穷于纪。
铨综毕。
精括诂训。
研详夷夏。
调惊韶律。
藻掞天庭。
白凤甄奇。
紫微呈瑞。
遂使文同义异。
若一师之制焉。
斯则古圣今贤。
其揆一也。
三藏弟子基。
鼎族高门。
玉田华冑。
壮年味道。
绮日参元。
业峻林远。
识清云镜。
闲仪玉莹。
淩道邃而澄明。
逸韵兰芳。
汰而飞辨。
绪仙音于八梵。
舞霄鹤以翔祯。
摛丽范于九章。
影桐鸾而绚藻。
升光译侣。
俯潜睿而融晖。
登彩义徒。
顾猷畅而高视。
秀初昕之璇景。
晋烛元儒。
矫弥天之绝𨎰。
真俗。
亲而四辨。
言奖三明。
疏发户牖。
掖导津涉。
绩功资素。
通理寄神。
综其纲领。
甄其品第。
兼撰义疏。
传之后学。
教蟠黄陆。
跨合璧于龟畴。
祥浮紫宫。
掩连珠于麟籀。
式罄庸謏。
叙其宗致
和旻上人伤果禅师 初唐 · 杨炯
五言排律 押先韵
净业初中日,浮生大小年。
无人本无我,非后亦非前。
箫鼓旁喧地,龙蛇直映(一作真应)天。
法门摧栋宇,觉海破舟船。
书镇秦王饷,经文宋国传。
声华周百亿,风烈被(一作破)三千。
芜没青园寺,荒凉紫陌田。
德音殊未远,拱木已生烟。
五台山清凉寺 盛唐 · 李邕
 出处:全唐文卷二百六十四
上尊王之分护大千也。
甘露以洒之。
慈云以覆之。
香风以熏之。
惠日以暖之。
忽恍乎无相之体。
通洞乎有形之类。
演正法。
降毒龙。
在清凉之山。
苑经行之地。
其山也。
左溟渤。
孟津
恒岳揭其前。
阴山屋其后。
五峰对耸。
四望崇崇。
蓄阴阳之神秀。
含造化之奇特。
每至丹霄出日。
俯拍云霞。
清汉无波。
下看星月。
可以侔鹫岭
可以辟莲宫。
在炎汉时
卜中箭领。
用肇造我清凉寺
北齐时
以八州租税。
食我缁徒焉。
历代帝王
莫不崇饰。
洎我唐开元天宝圣文神武应道皇帝。
丕宏妙教。
大阐元宗
渥泽浸而恒河流。
景福烝而铁山固。
仍复旧号。
祗以修先。
长安年中敕国师德感供以幡花。
文殊应见于代。
具大神变。
发大光明。
俨兮似或存。
倏兮无处所。
凡厥稽首。
咸怀欣怿。
傍顾此身。
尽在光影。
其毕弃咎。
乃罔不休。
示立诸相而无所立。
广度偫生而无所度。
非大圣至神覆护。
其孰能如此者欤。
夫其清凉之为状也。
壮矣丽矣。
高矣博矣。
靡可得而详矣。
赫奕奕而烛地。
崒巍巍而翊天。
寒暑隔阂于檐楣。
雷风击薄于轩牖。
星楼月殿。
凭林跨谷。
香窟花堂。
枕峰卧岭。
尊颜有睟。
像设无声。
观之者发惠兴敬
居之者应如而合道。
天花覆地。
积雪交辉。
梵响乘虚。
远山相答。
珍木灵草。
仰施而纷荣。
神钟异香。
降祥而闻听。
凄风烈烈。
谁辨冬春。
奔溜潺潺。
不知晨暮。
经所谓吉祥之宅。
岂虚也哉。
开元二十有八载
之元女曰永穆公主。
银汉炳灵。
琼娥耀质。
发我上愿。
归乎大雄。
爰舍金钱。
聿崇妙力。
奉为皇帝恭造净土诸像。
钦铸铜钟一。
骈之以七宝。
合之以三金
影摇安乐之界。
声震阎浮之国。
是以涤除烦恼。
足以开鉴聋盲。
沙门清白怀忠。
置陈于禅林之院。
树法幢以供之。
声梵乐以安之。
惟时孟秋月望。
庆云出山。
西北圆光。
五百馀丈。
有万菩萨。
同见其间。
前后感应。
不可遽数。
意者其福我圣君乎。
天宝七载。
贵妃银青光禄大夫宏农县开国男上柱国鸿胪卿杨⿰(舍舌)
奉为圣主写一切经五千四十八卷。
般若四教天台疏论二千卷。
俾镇寺焉。
海墨树笔。
纸花书。
密藏妙论。
千章万品。
置之以宝案。
盛之以玉箱。
上褫祐于君亲。
下泽润于黔庶。
善夫上座昙财寺主神庆都维那智诜
入妙觉海
登大空山。
大德忠翰智空昙开如岸。
玉宝先觉。
莲花不染。
高僧清超净法云光庭观。
谷荫禅枝。
岩栖戒叶。
并鸾凤比德。
龙象叶心。
岂即旧而增修。
亦惟新而超构。
备致灵应
彰邑郡。
以为智德斯遗。
靡筹称谓。
句偈不忘。
式图刊勒。
敢承前矩。
强述斯文。
铭曰。
天作五山兮实曰五台
山上出泉兮有龙为灾。
大圣煦妪兮戢毒徘徊。
西南其刹。
赫赫枚枚。
翠微之上兮崒崛崔嵬。
金容月满兮宝座莲开。
祈我圣皇兮其至矣哉。
以感以通兮为祉为福。
前际后际兮无去无来。
大唐□□寺故比邱沁法琬法师碑文 中唐 · 释承远
 出处:全唐文卷九百十三
若夫瑶水之滨。
歌白云而长住。
玉台之上。
乘䌽霞而不还。
敬姜布䦱门之规。
班姬光中禁之□□□□□参差异辙。
犹且播芳徽于□□□□实于紫书。
岂如开八正门。
去尘离俗。
入三乘藏。
钩深致远。
喻筏于爱河之水。
传灯于昏衢之地。
见之于法师矣。
法师讳法琬
俗姓李(下阙数字)
道人也。
应天神龙皇帝之三从姑焉。
原夫马喙高邱。
彰白云之茂祉。
龙光函谷
表紫气之仙望。
清风映乎中古。
大命集乎□□高祖景皇帝
道出鳞皇。
功高羽
牢笼天地。
运日月而揆阴阳。
弹压山川。
驱黎氓而跻仁寿。
曾祖故郑王亮
谥曰孝
咸池别派。
□□□枝乾垂帝子之星。
坤列天孙之岳。
刻舟标智。
岐嶷已称。
毁鞍擅奇。
仁心早茂。
由是荣开朱邸。
宠盛绿车。
丰冠盖之游。
列山河之郡。
祖神□□□空荆扬并三州大都督上柱国襄邑王
谥曰恭
潢汉天人。
紫微系。
大禹以能平水土
式叶俞。
茂先以该博知名。
允谐时望。
惟扬奥壤。
□□雄藩地枕荆门
郊通汝汉。
张皂盖而按举。
褰彤襜而督察。
去思来晚。
德化长流。
五裤两岐。
氓谣式著。
九江士女。
既闻酌□之咏。
三晋人吏。
还歌戢兵之曲。
父德懋。
金紫光禄大夫少府监宗正卿兵部尚书上柱国临川公。
谥曰孝
爵列公侯。
地隆勋戚。
天分斗极。
□□喉舌之荣。
地括河海。
仍受股肱之寄。
法师生积善之门。
诞象贤之室。
风神外朗。
慧敏内融。
幼怀削发之因。
固拒结缡之义。
临川公寝苫在疚。
风树衔哀。
莫申罔极之心。
徒结充穷之痛。
永徽六年
襄邑王薨。
其年奉为亡父舍所爱之女。
请度出家。
皇上以孝道所凭。
谅资于冥福。
诚心克著。
□展于香缘。
奉敕出家。
时年十有三也。
并度家人三七。
并以充师弟子。
法师即随吴国公尉纲之外孙。
其寺吴公之本置也。
□□黄金布地
尚疑须达之园。
白鹤成林。
即是菩提之树。
日宫月殿。
无晦无明。
莲座花台
长夏
法师别置一院。
以修道焉。
苦行精心。
与冰霜而弥励。
戒范禅结。
而逾贞。
地乃护珠。
人惟杖锡。
故得禅枝日茂。
觉蕊年芳。
忍铠横霜。
铦锋颖而无极。
戒珠含月。
射光芒而自远。
至若贯花散花之典。
满偈半偈之经。
莫不吞若胸臆。
如指诸掌。
至乃论堂霞辟。
曳祴成阴。
法座云悬。
飞锡连影。
人同竹苇。
众若稻麻。
法师明镜伺鉴。
洪钟伫扣。
流言泉于玉吻。
惊思风于牙扇。
剖疑析滞。
虚往实归。
固以声华鍱腹。
德高巢额。
檀林擢秀。
鹿苑腾芳。
盖元门之栋梁。
缁徒之领袖矣。
方冀濡足授手。
长宏六度之津。
覃思研精。
永启四禅之键。
岂谓隙驹易往。
藤鼠难留。
若东鲁之山颓。
西州之石折。
教在运往。
感息化穷。
智炬由是沦辉。
坚林以之变色。
垂拱四年岁次戊子九月己酉朔日
迁神于□□寺。
春秋册有九。
惟法师襟神雅正。
操履坚明。
道在则尊。
德高为贵。
法堂宴坐。
心可降魔。
梵宇经行。
影能驯鸽。
高行邻于初地。
雅誉重于弥天。
诚惟周拯。
志尚高蹈。
至于六时清梵。
想鱼岭而腾音。
五夜驯行。
候鲸钟而肃虑。
楷模梵众。
雪凛冰清。
导扬聋俗。
云归海赴。
清徒仰教。
未极元风。
迅景不留。
奄随泡露。
尼山悟迦毗。
法师之侄女也。
义均犹子。
思承上足。
贞心雪皎。
慧性霜凝。
陶善诱而日深。
沐慈风而岁远。
悲法眼之沦照。
痛禅宇之摧梁。
粤以景龙三年岁次已酉正月己未朔十五日癸酉
奉敕起塔于雍州长安县之神禾原。
礼也。
崇构岧峣。
前临黄峤之曲。
层基固护。
却枕青城之隅。
草凌晨而薤露晞。
树肃夜而风起。
以为天长地久
日月所以循环。
露往霜来。
陵谷以之迁贸。
武成之室。
勒徽范于贞碑。
密陵之。
媛德于丰石。
矧夫道高龙象。
德隆鹓鹭。
契无三之妙轸。
入不二之元枢
岂可相质无闻。
受辛莫纪。
敢勒清风之颂。
庶流终古之德。
其铭曰。
鹤林西变。
象教东延。
邈矣年祀。
英灵罕传。
挺生明慧
惟我师焉。
白云凝祉。
紫气浮天。
皇宗赫奕。
帝绪蝉联。
诞乎令裔。
克嗣先贤。
聚沙之日。
救蚁之年。
仁心夙表。
慧性俄坚。
方释尘累。
遂托良缘。
心清镜澈。
戒洁珠圆。
精诚苦行。
雪凛冰鲜。
三乘洞启。
九部咸甄。
时临讲肆。
亟陟香筵。
鹓鸶杂遝。
龙象骈阗。
一扬辨囿。
几沐言泉。
法门栋宇。
觉海舟船。
四蛇讵息。
二鼠俄迁辅仁莫验。
与善徒然。
式建高塔。
爰临古阡。
南瞻豹巘。
北瞰龙川
榆落日。
松槚生烟。
山风四起。
陇月孤悬。
一铭芬烈。
三变桑田。
海东故神行禅师之碑 唐 · 金献贞
 出处:全唐文卷七百十八
夫法之体也。非名非相。则盲聋智者莫能观其趣。心之性也。若存若亡。则童蒙理者焉可测其源。故有学无学。才尝香钵之饭。二乘三乘。宁得药树之果。言禅𨚗者。即末还本之妙门。因心阶道之元路。归之者销沙劫之罪。念之者获尘刹之德。况乎经年累代。积行成功。深之又深。其极致欤。粤若位登五七。声亘三千。绍佛种。传法灯。即我神行禅师受其记焉。禅师俗姓金氏东京御里人也。级干常勤之子。先师安宏之兄曾孙。积善薰心。曩因感性。年方壮室。趣于非家。奉事运精律师。五缀一网。苦练二年。更闻法朗禅师在䠒踞山。传智慧灯。则诣其所。顿受奥旨。未经七日。试问之曲直微言。冥应以即心无心。和上叹曰。善哉。心灯之法。尽在于汝矣。勤求三岁。禅伯登真。恸哭粉身。恋慕𨚗极。遂以知生风烛。解灭水泡。远涉大阳。专求佛慧。乘危碧浪。不动安心之念。对险沧州。逾策护戒之情。誓愿坚固。承佛神威。孤帆直指。得到彼岸。时属凶荒。盗贼乱边。敕诸州府。切令捉搦。吏人遇而诘之。禅师怡然而对曰。贫道生缘海东。因求法而至耳。吏不得自放。捡系其身。廿有四旬矣。于是同侣俟其无人时。说桎梏而息焉。佥语之曰。汝盍如此耶。答言吁。我于往昔造罪业。故今见罹苦。甘心受之。竟不脱休。斯则忍辱纳污之迹。和光匿耀之事也。事解。遂就于志空和上和上大照禅师之入室。朝夕钻仰。已过三年。始开灵府。授以元珠。不坏微尘。便撮大千经卷。非舒方寸。遍游百亿佛刹。常游泳于性海之深源。恒翱翔乎真空之幽际。洎于和上灭度时。灌顶授记曰。往钦哉。汝今归本。晓悟迷津。激扬觉海。□已归寂。应时豁尔。得未曾有。挑慧灯于虚室。凝定水于禅河。故远近见闻。尊重瞻仰。不可殚载矣。然后还到鸡林。倡导偫蒙。为道根者。诲以看心一言。为熟器者。示以方便多门。通一代之秘典。传三昧之明灯。实可谓佛日再杲自旸谷。法云更起率扶桑。设欲括三达。罩十方。书其迹。写其功庸。讵能记一分之德耳。所冀道身地久。慧命天长。于戏。能感已尽。所应方移。此则导师隐显。理必然故。生平七十有六。大历十四年十月廿一日。终于南岳断俗之寺。是日也。圆穹黯黪。三光为之晦冥。方祇振动。万物因兹零落。甘泉忽竭。鱼龙惊跃其中。直木先摧。猿鸟悲鸣其下。于时素缁饮化。遐迩同声。或闻异香。飞锡空而电奔。或观瑞云。乘杯流而雨骤。泣血焚身。尽心葬骨。殆三纪矣。其处则悬崖万丈。流水千寻。逃名洗耳之隐居。抛世遁迹之幽栖。定沼泓澄。深藏慧日之光。空林萧索。长引禅风之响。北倚独立之高冈。西邻三藏之迥谷。挂烟月于山头。捐金玉于渊底。岂惟地理之崔崒。复乃灵神之洞窟也。记云。鸡足石室。摩诃迦叶守法衣。待慈氏。岂非是欤。世世称岩。今见在兹。成踪自尔。其状如门。门辟之期。未知几许。如是圣迹。其数孔多。难可详悉耳。今我三轮禅师者。宿殖众妙。本有三身。心无自性。悟不由他。同修道业。互作师资。于时安禅馀暇。熟虑寰中。谓言无形之理。不建像而莫睹。离言之法。非著文以靡传。悲夫慈父怀玉而归。穷子得宝几日。是以招名匠。画神影。造浮图。存舍利。烧戒香。洒定水。致恳恻于先圣。将龟镜于季叶焉。有若大隐明朝之贤。栖心道境之士。策念韦提之贵。亚迹圆寂之徒。相顾誓言。我等数人。共承沙佛。齐念尘僧。由是禀紫气于桂菀。挺玉叶于金枝。分鸾镳。驱凤驾。休沐清河之上。泛舟楫于巨川。蹈舞黄屋之下。作栋梁乎大厦。世上可观。于斯为盛。盛必有衰。古人所传。哀哉人世。生也独自以来。死亦共谁而去。欻尔未知过隙。俛仰无有是非。若欲出火宅而登露地。截三有以归一如者。教网多端。不如三觉。助道非一。随喜为最。故忠直之吏。劝洁净之僧。将兹有限之财。造彼无穷之福。于是取石名山。伐木幽谷。刊翠炎。搆绀宇。庶几标万古之景迹。历千秋而不雕。所谓人能宏道。岂虚言哉。善逝遗法。付嘱国家。良有以也。仆以狂简无材。忸怩有愧。欲赞元化。辄录短怀。未净一心之地。讵升三学之堂。冀将萤火之爝。窃助明景之晖。前识早计。焉可以攦指求月。剖卵责晨也哉。惟愿天池有涸。愿海无涯。水旱燋浸。碑铭固存。然后茫茫有识。蠢蠢含灵。灌法水于神器。长道牙于心田。永出爱欲之泥。齐登涅盘之岸云尔。其词曰。
深哉觉海
量等虚空。
无名无相。
寂寂融融。
就中最胜。
三学为宗。
心心传祖。
言语难通。
初因佛起。
来诣溟东。
谁能神解。
则我禅公。
辞亲舍室。
超出樊笼。
入山求道。
踰海寻踪。
韬光被苦。
策念成功。
师资每遇。
目击相逢。
凝神壁观。
独步唐中。
还归日域。
引导偫蒙。
逗机应物。
授药无穷。
兹缘已毕。
化彼天宫。
遗形空谷。
脱影云峰。
同声辐凑。
擗踊摧胸。
慈光已灭。
追恋何终。
有一真僧
亲承法要。
神会一如。
心藏众妙。
非言非默。
即寂即照。
出定暂忆。
偏哀浅识。
彩画神影。
容仪不忒。
更造浮图。
再修功德。
万古千年。
传灯轨则。
金城鼎族。
紫府亲皇。
一心若海。
百谷为王。
前修激发。
结愿平章。
齐沾法雨。
同遇佛光。
清河舟楫。
黄屋栋梁。
寰中所望。
以此为昌。
傥来若梦
荣落无常。
涅槃迢遰。
何不贮粮。
劝僧洁行。
选士忠良。
刻铭雕石。
卜地成堂。
山崩海竭。
此欲无央。
日居月诸。
兹文久彰。
上从有□□至金刚。
四生蠢蠢。
三界茫茫。
飧禅悦食。
饮解脱浆。
咸臻觉道。
速诣真场。